4月9日炒股交易APP,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主论坛上,浦东新区区委常委、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徐徕在致辞中指出,2024年,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100亿元(年增长近300亿元)。
2019年以来,浦东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21个(占上海3/4),创新医疗器械31个(占上海58.5%),今年已获批上市2款1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。细胞基因保持先发优势,全国共有6个上市的CAR-T细胞治疗药品,浦东有3个;另一方面,加快推动创新产品“走出去”,已有3款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在欧美、日本等主流市场获批上市,一大批创新医疗器械走向国际市场;推动浦东成为跨国药企创新产品首发地,已有2款全球同步研发的产品率先在我国获批上市,实现“同步研发、同步临床、同步注册”。
徐徕表示,下一步,浦东将重点强化集聚效应、强化原始创新、强化前瞻布局、强化改革试点、强化高效服务,着力提升能级,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。
中国的创新药在近年来发展迅猛。医药魔方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,在2015~2024这十年间,中国原研新药的数量超越美国,跻身全球新药研发第一梯队,本土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总额突破1500亿美元,18款中国原研新药在海外获批上市。宜明昂科(01541.HK)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、首席科学官兼执行董事田文志博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,今年的对外授权应该仍然是大概率事件。宜明昂科曾经在去年达成了一项潜在金额超20亿美元的BD交易,田文志表示,今年将会收到里程碑付款。
随着中国的创新药的国际化趋势不断深入,业界呼吁真正从源头创新上做到在靶点上的中国原创,而这既离不开机制方面的激励,也需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相应的投入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表示,跟踪性创新在过去10年中国做的已经是非常不错了,而且这个体系已经完成形成了,下一个阶段要考虑的是有没有可能发展一些中国真正原创的药,这个是基础研究一定要做的事。“我相信随着这样一个学科不断的往前推进,十年、二十年以后我们肯定能给企业界提供一些创新的靶点,让大家做出真正国际一流的创新药。”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谭蔚泓表示,真正的做到原创还是要强调一部分基础研究,有了这些原创的基础研究才有我们中国药物领域的原创的靶点,原创的成果。“中国的公司通过过去尤其是生物医药领域里面,通过过去30年的发展,已经到了这么一个阶段,更是应该做原创的研究,中国的企业要有创新精神,要舍得把你剩下来的钱用来真正做创新。” 谭蔚泓同时表示,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的强调基础研究,另外一方面要有机制鼓励公司做原创性的靶点,原创性药物的开发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banquan@yicai.com 文章作者
葛慧
相关阅读
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100亿元。
68 04-09 16:14
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对美商品贸易以仿制药出口为主,国产创新药的出口额相对较少,许可授权的交易额更大,但这些交易暂不受关税冲击。
905 04-07 12:49

机构指出,中国本土医药创新逐渐进入收获期,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,继续重点看好医药创新主线,同时医药板块基本面持续向上复苏。
112 04-01 11:02
浦东新区工商联将利用组织优势、渠道优势、平台优势炒股交易APP,为链主型企业发挥作用提供支持。
25 03-19 13:3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